发布时间:2025-10-15 18:12:08    次浏览
折戟沉沙,不过是一场转折。 苹果造车失败了。严谨点的说法应该是,苹果暂时放弃造车计划,带领技术团队转而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去了。 自2014年开始,苹果就砸重金挖来各知名汽车厂商高管,致力于汽车研发,当消息一经爆出,消费者兴奋莫名,都很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开上苹果牌的汽车,就像连续用了苹果手机三代一样。但是,据最近消息证实,苹果折戟沉沙,造车计划以失败告终。在个人看来,若是苹果造车计划顺利完成,那是理所当然,若是像现在这样造车计划失败,也算是在意料之中。不管失败还是成功,对于苹果和汽车行业来说,不过都是一场转折。 不同于董明珠小姐的格力,格力走的是新能源“造车计划”,直接收购一家电池公司作为行业储备。而苹果作为一家轻资产公司,走的是统帅全局的路线,这也就限定苹果仍然且必须是以一介领导者的身份去把控全局。苹果的竞争力在哪里?技术?软件?资金?不,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产业链的控制力,就像苹果手机那样,控制着一切,主导着一切。但是汽车和手机就是两个不同的行业,苹果不免也犯了和格力相同的错误,那就是因为自己太成功,低估了整个行业。 汽车,可不是两套沙发,一个方向盘,再加个铁制防雨衣就可以完成。一辆汽车需要大约3万的零部件,这些都是来自各大供应商,大家伙一起合力才可以出好产品,这里理所当然就会涉及到一个关于“竞争”的问题,不同以往,苹果以前是以一种技术提供商参与进来,但是此次造车是整个汽车成品出产,如果有可以打压苹果未来市场份额的机会,为什么不去把握?毕竟这时候的苹果汽车还没有摆脱汽车行业新人身份。行业竞争只能算是一个方面,还有技术层面上的冲击。苹果的泰坦计划造车造的是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是项目首位,但是现在局势是自动驾驶基本都还在研发中,特斯拉都不敢保证完全放心,市场磨合度根本就达不到大胆投放、放心使用的层次。苹果的自动驾驶技术自然不会高到哪里去,更不会让这种不成熟的技术出现在自己的产品之中,苹果的成功,都要求着他每一步都必须走的非常小心。 技术冲击不止有自动驾驶。比如就有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的关于VR、AR技术,这些以前提到的都是对电商的一种冲击,但是对于汽车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撼动?对于电商而言,VR、AR解决的是不出行就能购物的整线流程。对于汽车来说,如果实现不出行,汽车行业那就不是用“动荡”就可以形容的了。虽然造车失败,但于苹果而言未尝不是一种转折。现在就汽车行业来说,自动驾驶、新能源已经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两大方向,而不仅是传统车企在努力转型,很多类似苹果这样的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开始着手研究新兴汽车产业发展。苹果也没说全部放弃造车,只是为了让日后造车能够更加容易、便捷,先将技术等级提升到可以匹配产品的程度而已,毕竟这样一来才能在未来走的更长远。 折戟沉沙也只是暂时,苹果牌汽车还是值得我们期待的。